外出务工,谁来种地?

时间 • 2025-07-28 06:07:53
山东省
服务
托管
进口
农机

现在一谈到种地

很多人都会想到

一种新的农业服务

那就是托管

很多村民外出打工

会把土地交给

专业的农业生产托管组织

由他们来帮忙种地

还有一些种粮大户

从农户手里流转了土地

但是自己没有能力购买农机

也会将土地交给

专业的农业生产托管组织

那么

托管服务组织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离不开农机

我国的农机研发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还有哪些难点需要去突破?

跟随我们的记者深入了解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外出务工,谁来种地?》

01

农户使用农机半托管一亩地可省50元

73岁的周云祥家在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村,记者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地头干活。周云祥告诉记者,平日里孩子们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两个人,年事已高的他们将四亩地托管了出去。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村村民周云祥:

不用太累了,雇人整好就行了。

为周云祥服务的这位机手叫马学强,是凌河镇张布袋庄村的村民,周边村子种经济作物的村民大部分都把土地托管给他,托管费用是100元钱一亩地。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张布袋庄村村民马学强:

00:08

一般托管的就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目前主要就是旋耕地,种姜。

02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

据记者了解,像周云祥和马学强这种合作属于只用农机作业的半托管模式,种子、化肥、农药等等还是由周云祥负责购买,综合成本计算下来,相比自己全程种地,一亩地可以节省50元左右。

除了这种半托管方式,在山东更多的则是全托管,就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耕、种、防、收等作业环节全部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拥有全作业链条上的所有农机设备。在山东省邹平市,记者见到一位合作社负责人王允泉,他正在地里指挥农机手对小麦进行镇压,而这块地的主人在外打工,种地的事情全部委托给王允泉等人。

山东省邹平市东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允泉:

00:24

冬天一上冻,土壤就把它冻了。开春以后又解冻了,解冻以后就出现一些裂缝,并且这个土壤比较松,往下扒的话,底下水分要明显湿。这个时候如果不管它,水分会从这个裂缝蒸发。小麦镇压了以后,裂缝就没有了,水分在底下就保住了,主要是保墒。

据农村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过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过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万户。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45亿元,支持29个省份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农机,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达到了85%以上,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00:38

03

机械化耕种的困难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

当下,正是小麦春管的时节,王允泉每天都很忙,除了安排给小麦镇压、打药、灌溉之外,还要奔波于周边县市,跟新的农户签订委托合同。

山东省邹平市东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允泉:

已经签订合同就接近十万亩,有意向的还非常多。

桓台县田庄镇旬西村村民文革就是王允泉的新客户,他们准备马上签订一份全程托管的服务协议。文革自2013年开始,从农户手里流转了470多亩地,九年来,一直都是自己种。那么,今年他为啥要托管给王允泉呢?

山东省桓台县田庄镇旬西村村民文革:

农机和农艺的融合配合不好,原先是自己上了一部分机器,但总是赶不上机器的更新换代,王允泉这里机器是比较先进的。

文革说的农艺,指的是日常的种地管理,比如播种、施肥、打药等。那么,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山东省桓台县田庄镇旬西村村民文革:

像种小麦想播肥不撒肥,播肥是机器播肥,怎样能使机器播肥以后不伤苗,还能播好它?就在设计小麦行距的时候,要机器根据小麦行距设计好,这样才能保证操作不伤害苗,不专业、技术达不到的话不行。

山东省邹平市东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允泉:

全程化托管的方案主要是机艺融合。我们以前农机要符合于农艺,老百姓想怎么种,有这方面的农机我就买你的,没有我就不买你的。现在基本上是在种之前就去按照这种好的农机具做农艺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以农艺来服从于农机的方式。

那么,这种全托管和自己种相比较,哪种模式让文革的收益更高呢?

山东省桓台县田庄镇旬西村村民文革:

一年一亩地增收200元是没问题的,400多亩地就是8万多元钱。

其实,对于王允泉来说,在他们给农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也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比如,文革提出今年小麦收割后,他要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也就是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种配套的农机。

山东省邹平市东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允泉:

大豆和玉米的间作,我们要是做的话,整个全程包括植保、播种都是以现在的机具为主导去进行一些调整。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

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一个短板就是农机不配套的问题。现在能够适应这种模式的农机还比较少,只能通过一些现有的农机改装,所以说只能是一个初级的、初步的机械配套,还不能够实现一个精准化的、高档次的农机配套。

04

我国农机在高端化方面存在短板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农机作业水平能够适应我们现在的基本生产,但是在高端化、智能化方面还存在短板。高端农机主要依赖进口,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机进口额16.51亿美元,同比增长9.8%;2021年进口总金额比2020年同期下降20.2%。其中,收获机进口数量为2892台,比2020年同期减少4.1%;拖拉机进口数量为732辆,比2020年同期增加31.2%。

在王允泉负责的农机服务合作社,记者见到了上百台的农机,这里有将近五分之一是进口的。那么,王允泉进口的农机主要是什么?

山东省邹平市东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队队长崔现会:

播种机和打药机用进口的比较多,因为它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要高,比如说株距,国产的有时候宽度定20厘米,它可能达到15厘米、16厘米,进口的基本上差不了1厘米。再一个,提高了作业效率,国产行驶的速度也就是每小时5公里,进口的能达到每小时8公里,甚至更高。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田大永:

进口农机寿命可以作业到上万个小时,基本上国内寿命作业到三四千个小时。第二个差距就是在技术水平上,包括数字化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田大永告诉记者,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国家相比有近30年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智能化三个方面。国外上世纪60年代已实现机械化、大型化,正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我国是在“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开始转型升级,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和牲畜转向依靠农机。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部长付继彬:

以拖拉机为例,目前全球的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技术路线的高端拖拉机大约在20万台左右,而我们国内目前年均约2500台,整体还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一。

05

国内首款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发布

2021年10月26日,潍柴雷沃重工发布雷沃大马力CVT智能拖拉机,这是国内首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CVT重型智能拖拉机。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田大永:

最近三四年,随着整个研发水平的提升,有些产品的技术在某些模块上跟全球技术是基本一致了,比如说无级变速传动拖拉机技术上完全自主可控。我们240马力拖拉机的上市,彻底打破了欧美大马力高端拖拉机对我们的技术垄断。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

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项

要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

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

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

研发制造

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予以长期稳定支持

相信随着国家农机研发水平的提高

我们现代化农业发展

会插上科技翅膀

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李媛媛摄像|齐文明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