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喜欢灾难,但有时只能迎头刚上丨众志成城,全力战疫

时间 • 2025-11-13 01:11:28
成都
就是

疫要防,灾要抗,饭要吃,仗要打,这,就是当下的成都,就是当下的成都人

正是成都最美的季节,银杏待染一地金黄,街上走一圈就醉在桂花香。但疫情让人不得安,让城不得宁。

9月5日深夜,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在全市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通告指出,围绕全市社会面清零目标,要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希望广大市民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紧接着,关于“地震避险”和“车辆通行管理”的两个通知也相继发布。要防震防疫并重,严防风险叠加。

前脚还在泸定地震的余波中有些晃神,后脚就打响了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攻坚战。一波接着一波,一仗接着一仗,你,真的很辛苦,但这辛苦,又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刻的你,一定正密切关注着全城疫情,也一定知道当下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正面临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极大风险。在这样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就退的吃劲关口,实在是松不得,也实在是缓不起。抗疫近三年,我们都熟悉了“四方责任”这个词。说到底,四方责任,就是全社会的一个防控体系,而你,是“四方”中的重要一方。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中,守好自家门,才能守住成都这座城。

写在纸上的“属地”,看起来干巴巴,但把它具体化,就是我们热爱的城市。当城市烟火气浓,谁不沉醉其中?而当疫云飘在城市的上空,谁又能独善其身?“鸡犬之声相闻”,是我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老死不相往来”,则已是一个古旧的传闻。现代社会高度分工合作,人与人之间无论关系亲疏,距离远近,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都在一条关系链,你是他人的责任,他人也是你的责任,你守护他,他守护你,大家共同守护城。

写在纸上的“责任”,看起来又“大”又死板。但具体到个人其实很小,落脚在生活中也特别鲜活。你脸上的口罩,你手中的健康码,你身前的一米线,你不串门少聚集、非必要不离蓉,你报备你曾经的旅居史、病史,就是你的责任。出门检测核酸时招呼邻居一声,看见有人扎堆提个醒,方便时就手帮防控人员一把……此时的你,就是主动扛起责任的好市民。还有远程办公的你,线上教学的你,奔波在核酸检测路上的你,都在为城市付出,都在为城市担责。有这样的你,攻坚行动一定赢。

疫要防,灾要抗,饭要吃,仗要打,这,就是当下的成都,就是当下的成都人。

高温,限电,疫情,地震,仅仅一个夏秋之交,成都人的经历已经足够写一个中长篇。或许有人觉得这是煽情,但其实这只是事实的陈述。没有谁喜欢灾难,但与各种险情迎面遭遇时又能怎样呢?躲是躲不过的,各种不得已只能直面。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病毒抗争,不断与各种灾祸抗争的历史,无论时光穿梭,技术飞跃,这样的抗争不会停歇。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只能靠科学的和生活的常识辨别和选择最大价值。

此时,更应该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做应该做的事。看那些陀螺一样连轴转的忙碌身影,看那口罩取下后脸上的深深印痕,都是普通人,都是成都人,名字不同,目的一样: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守住安全

此时,更应该多把关注目光投向那些已经更长时间处于“居家”状态、身居高中风险区域的市民朋友,多一些将心比心,多一些感同身受,让困难得帮扶,让怨气有出口。心定下去,气提上来,仗才好打。

此时,也更应该坚守法律的尺度,无论是防控人员,还是普通市民。一位在微博拥有100多万粉丝的成都朋友,9月2日发博提到成都的柔性执法:“曾经的人生酸辣苦,有了执法人员的温柔,便凑齐了甜。”而“柔性”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始终在法律的轨道上推进防控工作。

眼下打堆涌来的,有困难,有焦虑,有倦怠;远处披着霞光站着的,则是我们想见的人,想干的事。齐心协力干吧,早一点实现社会面清零,就能早一点迎回那个活力无限、五光十色的成都。

红星新闻评论员刘琴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