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运火炬手丨当了快30年村支书的她,今天举起了大运火炬
7月14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三传递日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和成都工业学院举行。来自蒲江县两河村的村支书姚庆英成为其中一名火炬手。当了快30年村支书,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游刃有余,而当得知自己要当成都大运会火炬手的时候,姚庆英还是蛮紧张。“这么大个事,怎么轮上了我?”
姚庆英所在的成都市蒲江县两河村,十年间从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尾巴村”到2021年人均收入3.7万余元的“明星村”,一路走来倾注着无数干部和村民的心血。姚庆英总说,这是所有人努力的成果,让乡村振兴实打实地立了起来。
“农民当上火炬手不容易。”姚庆英想,自己代表着这个群体去传递火炬,一定要好好地跑出农村的气势,给农村争光!
向世界呈现新的乡村面貌
多年以来,上到年近古稀的老党员,下到尚在田里的青年村民,两河村里没有人想到,一场世界级赛事会如此走近他们的生活。
“大家在电视上看北京、深圳等地的国际体育赛事,却没想过能来我们这里一趟。”直到得知成都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许多村民、尤其是老党员特别感慨:这是第一次在中国西部举办这么大的运动会,我们国家特别了不起,成都也很了不起。
两河村接到可接待大运会运动员的通知后,人们的主人翁热情被进一步点燃。当天,每个村民都回去把自家卫生全部做了一遍,房前屋后到处整得干干净净。
向世界呈现出新的乡村面貌,是大家的心愿。姚庆英回忆,以前去外面说自己是农民,“好像很没有成就感一样”;但现在大家说起来眼里都很有光,觉得作为农民很自豪。
新建的果品合作社、集中配送中心,莽莽果园、碧野蓝天,十余年来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城市锐意进取的注脚,也是村民们努力的回报。这一切,她多想借着大运会的机会,让全世界看到啊。
第一时间和村民分享火炬荣光
上任近30年,姚庆英深知这份工作的辛苦与快乐。带领村民克服改革的艰辛、摸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她说最感激的是村民的信任,彼此都将对方当作亲人。
2017年,一心发展水果经济的姚庆英凑了1800万元,着手修建一个果品配送中心。中心没建好,钱却花完了,姚庆英愁得睡不着觉。“四处都借不到钱,别人觉得一个农民修这个干嘛?心里都打鼓。”
村民们知道了,问她还差多少钱。姚庆英估算了下,四五百万元。几乎是毫不犹豫,村民们在村委会排起长队交钱,仅用两天时间就凑够了钱款。
姚庆英的手机里还留着那时的视频,来交钱的人围着房子,里里外外排满几圈。“他们的钱都赚得很不容易,因为无条件地信任我、支持我,才会这样毫无保留。”
姚庆英在心中默默许愿,也告诉村里的干部,有这样的村民,是我们这辈子的荣幸和幸福,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不能让他们受半点委屈。
这个倾注了村民心血的配送中心也不负众望,村民的欠款已在2020年还清,2021年人均分红1000元,2022年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爱出者爱返,今天的两河村是所有人互相成就的结果。姚庆英深知自己身后庞大的集体,是最不能辜负的人。跑完火炬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村民。
她计划把火炬带回村里,大家一起欢呼一下,庆祝一下。到时候,村口大屏幕播放着圣火传递现场的视频,每个村民都将高举着火炬,留下一张“火炬手”的照片。因为,“骄傲是属于大家的,光荣也是属于大家的”。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张芷旖摄影谢辉
编辑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