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看西藏“四清两改”

时间 • 2025-07-31 04:45:48
行动
清洁
村庄

加快建设美丽西藏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区农牧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围绕“四清两改”,广泛开展了“一把扫帚扫出干净天地、一块香皂洗掉病菌泥污”村庄清洁行动。

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打响,西藏自治区在“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的基础上,增加“清理饲草料堆放和改变人畜混居”,部署具有西藏特点的“四清两改”工作任务。

高度重视

形成“五级书记共同推进”的格局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高位推动,今年召开两次党委常委会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出部署安排。吴英杰书记强调,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齐扎拉主席专题研究部署《西藏自治区建设美丽西藏“三整治、三提升”行动方案》,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层层安排落实,建立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开村庄清洁行动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实际

形成“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模式

自治区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18部门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在“三清一改”的基础上,增加“清理饲草料堆放和改变人畜混居”,部署具有西藏特点的“四清两改”工作任务。先后在春节·藏历年、3·28百万农牧解放纪念日等关键节点,打响了村庄清洁行动战役。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村庄清洁模式。如拉萨市推行垃圾兑换超市+村庄清洁行动;昌都市实施人畜分离工程;扎囊县开展旧经幡、旧哈达、旧衣服“三清除”,机械车辆、柴火草垛、篱笆栏杆“三整齐”,厨具、碗筷、鞋袜、衣服、被褥“五进柜”,道路、庭院、家具、思想、衣冠“五干净”活动,推动农牧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今年以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村庄清洁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仅夏季行动就清运垃圾1.9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3万处,清理村内水塘2253口,清理沟渠、河道、湖泊1.5万公里,清理残垣断壁1983处,清理废旧机械779台。

广泛发动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充分发挥西藏特有的政治、组织、行业等优势,做到“六结合”。

与驻村工作相结合。自治区强基惠民活动办公室发动全区5475个村居驻村工作队2万余名驻村干部,带领广大农牧民全面推进“四清两改”。

与群团组织相结合。妇联动员广大妇女群众,团委号召广大青年群体,从自身做起、从家庭成员做起,积极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中,改变生活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开展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沿线的垃圾、杂物全面清理整治工作,旅游发展部门组织开展“美丽公约擦亮天路”清洁环保宣传活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水源地保护和白色垃圾清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展农村垃圾收运治理。各地认真落实河湖长制,重点对河塘、湖泊、水域岸线水面漂浮物、河湖垃圾进行清理。

与宣传引导相结合。西藏电视台、西藏日报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头条等新媒体对村庄清洁行动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发放宣传资料5.5万份、张贴宣传标语6851份,营造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在各级各部门的动员部署下,农牧民群众除参加集体组织的村内村外环境整治外,还积极打扫自家房前屋后、屋内屋外,从“要我清洁”向“我要清洁”转变。

与生态岗位相结合。按照每个乡镇所在地5~10名、每个行政村10~20名、30户以上自然村6~10名、30户以下自然村3~6名的标准设立环境卫生治理岗位,专职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下,干净整洁的村庄面貌正在形成。

下一步

西藏自治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把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抓实抓好,进一步增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