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打击危害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刑事犯罪,起诉32.3万人

时间 • 2025-08-01 03:24:10
信息
诈骗
起诉
监督
网络

3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谈到“检察机关如何积极履职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更好服务保障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时表示,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2023年4月,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检察工作现代化融入和助力网络法治工作现代化,更好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创意配图据图虫创意

一是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推动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依法打击危害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刑事犯罪,起诉32.3万人。依法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积极参与“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4.7万人;始终保持对网络贩卖枪爆、网络贩毒、网络淫秽色情、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的严打态势,起诉2万余人;协同整治网络侵权违法犯罪,保护创新发展,起诉1600余人。

二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多元共治回应社会关切。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强化一体履职,协同推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起诉利用网络手段实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犯罪3600余人;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努力筑牢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屏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针对虞某在互联网公共空间非法获取众多人脸信息,利用深度合成技术非法处理并制作淫秽视频在网络社交群组传播等行为,在进行刑事追诉的基础上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深化“AI换脸”问题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三是数字赋能创新监督方式,“惩”“防”“治”结合推动源头治理。借助数字检察,探索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进法律监督全面深化,实现个案办理式监督与类案治理式监督并重。持续推动政法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实现执法司法数据共享、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江苏省南通市检察院针对境外诈骗分子指挥境内不法人员注册“空壳公司”申办批量固定电话,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形,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查处涉案“空壳公司”,推动建立常态化行刑数据移送机制,在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同时,消除涉案“空壳公司”再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

红星新闻记者祁彪

编辑郭庄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