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年离婚,40万陪嫁被判为共同财产!婚前财产如何保护?
近日,山东蒙阴县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离婚财产纠纷案。该案中,一对夫妻仅结婚一年便因感情破裂提出离婚,而女方在婚礼上接受的40万元陪嫁及一辆轿车,被法院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需依法分割。
农视网
,赞8
案件的起因是徐某与胡某于2023年1月登记结婚,同年3月举办婚礼时,徐某母亲在婚礼现场手持公示牌,明确表示“陪嫁40万元及轿车一辆”。然而,婚后双方感情不和,徐某于2024年10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主张该笔陪嫁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是其母亲在婚礼上明确赠与的。但胡某则辩称,该笔财产系婚后取得,且未明确约定归属,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图源来自于网络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指出,徐某虽提供了婚礼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作为证据,但公示牌上仅写明“陪嫁”,并未明确排除胡某的共有权。此外,徐某母亲在诉讼期间才出具的书面说明,缺乏其他客观证据佐证她单方面赠与女儿的意思表示,因此法院认为徐某举证未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最终,法院认定该40万元及轿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应予分割。
图源来自于网络
这一判决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许多网友认为,男方在婚姻关系中钻法律空子,试图通过“共同财产”的名义侵占女方的婚前财产,实属不公。也有观点认为,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财产归属的严格认定,强调了“意思表示”和“证据链”的重要性。
图源来自于网络
从法律角度来看,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祝辉良律师,祝律师提及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的规定,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赠与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赠与人明确表示该财产仅归一方。法院在审理中强调,若赠与行为发生在婚后,且未通过书面协议、公示文字等方式明确排除配偶权利,则该财产将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一判决也提醒公众,传统习俗中的“陪嫁”并不自动等同于个人财产,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加以明确。
怎样保护自己的婚前财产?
从社会角度来看,此案也反映出当前婚姻关系中财产争议的普遍性。数据显示,离婚纠纷中约60%涉及财产分割问题,而彩礼、陪嫁等传统婚俗相关的财产争议尤为突出。许多家庭在面对婚姻破裂时,往往因缺乏明确的财产约定而陷入法律纠纷。
因此,祝律师提议,未来在婚前应通过书面协议、公证等方式明确财产归属,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婚前彩礼/嫁妆建议单独管理并书面明确归属;婚后受赠嫁妆应保留“仅赠女方”的书面协议;复杂案件需结合证据由法院裁量,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离婚时,彩礼和陪嫁如何分割?
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稳定性与财产保障密不可分。因此,双方在婚前应充分沟通,理性规划财产,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忽视法律风险。一旦离婚,将面临着彩礼和陪嫁的分割。
离婚后彩礼和嫁妆(陪嫁)的分割需根据其性质、给付时间及具体情形综合判定,主要规则如下:
一、彩礼的分割规则
(一)原则上不返还。若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彩礼视为男方对女方的赠与,离婚时归女方所有,不予分割。
(二)彩礼需返还的三种例外情形
1、未办理结婚登记:双方未完成法律上的婚姻缔结;
2、登记后未共同生活:虽登记但未实际共同居住;
3、婚前给付导致男方生活困难:需以给付人因彩礼陷入经济困境为前提,且以离婚为条件。
特殊情形:若彩礼在婚后支付且未明确归属,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需依法分割。
二、嫁妆(陪嫁)的分割规则
(一)婚前赠与:归女方个人所有
结婚登记前女方父母赠与的嫁妆,明确为女方个人财产的,离婚时不分割。
(二)婚后赠与:需分情况处理
1、明确赠予女方:如有协议指定仅归女方,仍属个人财产;
2、未明确归属: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按共同财产分割(原则上均分);
3、混同使用:若嫁妆与夫妻共同财产混合(如存入共同账户),可能转化为共同财产。
法院裁量因素分割时还会综合考量婚姻存续时间长短、双方经济状况及本地习俗、是否存在过错(如家暴、婚外情)、是否孕育子女及照顾女方权益。
彩礼返还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5条,符合前述三种例外情形方可支持返还。嫁妆性质根据赠与时间及约定判定归属,婚前赠与默认个人所有,婚后未明确则推定为共同财产。
2024年2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新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规定》明确彩礼范围需结合财物目的、习俗、价值等综合认定,非彩礼性质的赠与不予返还。包括:一方在节日或者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等。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值得强调的是,婚前财产公证是保障个人财产不受分割的有效手段,尤其在涉及大额赠与的情况下,更应通过公证等方式强化法律效力。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婚前财产公证不应成为婚姻的“枷锁”,而应是双方对彼此权益的尊重与保护。
在面对婚姻关系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情感的维系,更要注重法律的保障。在婚姻关系中,法律意识和财产规划同样重要。只有在婚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婚姻破裂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梅青云王晓辉
责编|赵宁宁
主编|杨公元
监审|杨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