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市场,风头正劲!有商家2年卖出2亿元!
在外卖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
不少人可能愈发感受到
传统烹饪方式的繁琐
买菜、洗菜、切菜、炒菜……
最终往往是
做饭一小时,吃饭十分钟
当快节奏的生活速度
遇上精致的生活需求
“预制菜”可能是一个折中的方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预制菜市场火爆
所谓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菜肴。消费者把预制菜买回家后,只要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省去了复杂的洗、切、调味等步骤。近年来,这种“快手菜”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预制菜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眼下正值黑鱼的捕捞旺季,广东省肇庆市的一个水产工业园,一车车活鱼被运进厂区,负责人说,他们每天要从周边各个养鱼场和农户那里采购近100吨黑鱼,经过宰杀、取片、去骨、调味后制作成酸菜鱼,然后零下40℃急冻、入库,并发往全国各地。
广东肇庆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说,这两天生产出来的货马上要装车运输,很多车在排队等着拉货。今年的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日销达到十万份以上。
广东省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说,预制菜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思路,企业在两年时间就做到两亿元。预制菜可以把两万元一吨的材料,最后变成了三万或者四万一吨的产品,而且又顺应现在社会简单、快捷的节奏。
预制菜如此受到青睐,到底是哪些消费者在买预制菜?
京东七鲜超市深圳福田万科里店店长介绍说,每天会有两三百份的销量。买预制菜的人年龄大概在25到35岁之间,以年轻的一些小夫妻居多。天猫食品生鲜预制菜行业负责人说,85后、90后在线上是绝对的购买主力人群。
预制菜带火产业链上下游
预制菜销售火热,带动了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从原料养殖户到餐厅老板,都从预制菜中挖掘到了商机。潮汕地区,素来有吃卤鹅的传统,近两年随着预制菜的发展,卤鹅这种潮菜的代表,也走向了全国,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三源狮头鹅合作社负责人吕英敏是预制菜火爆的受益者,他说现在生产周期一到就有人来收鹅,价格比市场价更高,一只鹅能赚四五十元钱。
过去卖鹅,他时常遭遇“被砍价”,但随着预制菜的市场推广,他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境地,订单的增多保障了稳定收购,价格波动也小,他的收益水涨船高。近两年跟预制菜企业合作后,他的养鹅场更新了设备,扩大了面积,现在一年为预制菜企业提供的鹅,就达到了3万只以上。
从预制菜火热中受益的不止养殖户,不少餐饮企业开始通过中央厨房+预制菜的模式,面向终端消费者推出零售化的方便菜肴。
广州一家餐饮企业的负责人称,他们将店内的一些招牌菜做成预制菜后销量大增,其中单人份产品更受欢迎。业内人士称,面向终端零售的预制菜为本地餐厅打开了销售天花板,成了餐饮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预制菜行业前景广阔
在懒人经济及疫情催化下,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这一数字在两年后将超过5000亿元。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在业存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共有7.19万家,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预制菜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广阔市场有待开发。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海发表示:
我们国家预制菜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前景非常看好。研发端和市场端目前都兴起了热点,预制菜产品形态各式各样,需求非常大。之前很多企业没太关注,现在一些大的产业园,都直接关注中央厨房预制菜的工作。
不过,伴随“出圈”而来的是一些人关于预制菜是否安全、有无营养的疑问。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刘小玲曾指出,从营养的角度,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原料来源、加工方式都有关系,不同食品以及不同的营养素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不能简单说现炒更营养。
事实上,日益发展的食品工业,让预制菜早已超出果腹食物、方便食品的范畴。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流水线生产中,包括温度、湿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过程都可以被量化。从酸菜鱼的酸度,到小龙虾的辣度,再到糖醋排骨的甜度,都可以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调试,不断接近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口味。品质越来越高的预制菜,让人感叹:餐饮也进入了工业化模式。
劳累了一天回家
那些无需
摘菜洗菜、查找菜谱
就能上桌的半成品
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
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来源丨人民日报评论、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
编辑|慈超楠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