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医学硕士下乡帮村民卖土鸡、种中药材 两年半助全村脱贫
算算日子,马福军支援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已经两年半了。2018年7月1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培训科马福军被派往泸定县冷碛镇镇座落村帮扶。马福军是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在医院也是从事管理性工作,一开始对于驻村帮助村民脱贫心里没有底。2018年、2019年底,马福军帮助镇座落村民将养殖的土鸡销往成都,两年内通过卖鸡全村就有30万元收入,惠及20多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通过卖鸡的收入就达到了脱贫标准。但是,马福军意识到,单纯的消费脱贫并不能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必须要为村民留下产业。经过系列考察,最终确定在镇座落村建川牛膝产业园,预期产值可达到百万元。
↑马福军和村民
①利用身边资源
帮村民争取免费体检落实住院等
2018年7月,马福军刚到泸定县冷碛镇镇座落村就了解到,镇座落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109户264人,贫困户27户83人。帮助村民脱贫,就是马福军此行的任务。
镇座落村,距离县城有40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入村公路有一段单车道,盘旋蜿蜒的路上仅容许一辆小汽车通过,旁边就是悬崖峭壁,汽车底盘不时出现和地面剐蹭的“哧哧”声。一旁的山坡上随处可见滚落的碎石,路边悬挂着“路基悬空,小心驾驶”的标语。在快入村的水毁路段,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旁边的深沟里。
马福军第一次到村里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身冷汗。这里的居民,平常难得进县城一次,看病非常不便。马福军背靠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这所大型三甲医院,而且还有同事在泸定县人民医院定点帮扶,他希望能利用“娘家”的资源,先为村民保障健康。
村民李俊兵一直身体不好,面黄肌瘦,和家里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马福军为他联系到泸定县医院做全面检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派出的经验丰富的专家为他会诊治疗,诊断结果为严重贫血,并为他开出处方药。
原本以为要花重金治病,却没想到只花1000多元钱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些年来,马福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为村民争取免费体检,联系住院、购买药物等实事,两年来为村民免费体检3次共120人次,及时发现病患3人次,争取体检经费近1万元,帮助10多位村民落实住院事宜。
②想法帮村民增收
找“娘家”以捐代购买村民养殖的土鸡
健康有保障了,那家庭收入又如何提升?在镇座落村驻村开展工作以来,马福军深入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用心倾听,用情帮扶,和广大村民交朋友,研究帮扶方案、细施脱贫项目。
马福军积极争取和协调帮扶项目落户镇座落村,并采取多种方式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巩固提升和村民增产增收。驻村近两年来,马福军为镇座落村引进实施帮扶资金和帮扶物资等总价值达20余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增产增收30余万元。
马福军还随时走访了解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鼓励他们发挥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想方设法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土鸡销出去了,村民很高兴
2018年,镇座落村村民养殖的500只土鸡,因宣传不够,交通不便,无法销售变现。加上土鸡喂养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如果销售不畅就会造成亏损,这让村民们犯了愁。马福军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汇报情况,希望采取以购代捐的形式购买土鸡,在得到“娘家”后援团的同意后,启动购买程序,当年为村民增收6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村民2019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养了1200只鸡,马福军联系单位又全部把这些鸡都买了。这两年光是卖鸡的收入全村就有30万元,惠及20多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通过卖鸡的收入就达到了脱贫标准。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认购镇座落村养殖的土鸡
③立足产业扶贫
筹备建立扶贫产业园种植中药川牛膝
“光是消费扶贫也不行,两年后我们就要离开这里,消费扶贫不可能长久,最关键的还是要留下产业。产业扶贫是最为有效、最为持久的扶贫方式。”马福军说。
2019年,马福军就开始筹备为镇座落村建一个产业园,经过和第一书记及村两委多次的考察调研,又经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多方联络资源,组织专家分析地理环境,土壤水质,经济价值等,最终确定种植中药川牛膝。川牛膝是牛膝的一种,产于四川等地,主要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作用,药用价值高。
↑马福军和村民在川牛膝田地里
川牛膝扶贫产业园采取三方合作形式,签订保底收购协议。2020年3月,100亩川牛膝已经种下,现在长势良好。三年后预期产值可达到百万元。“我们希望以后把镇座落村的川牛膝做成产业基地,让漫山遍野的川牛膝花开满这个山坡,成为这个村的主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马福军满怀期待地说。
“我是2018年7月到村开始帮扶工作的。两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不算长,对于一段烙有时代印记的时光来说,则显得弥足珍贵。”马福军说,他希望自己帮扶村落的村民实现永久脱贫。如此,就算不再帮扶村落,他也能安心回家照看读小学的孩子,安心地回成都工作了。
红星新闻记者王拓受访者供图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