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脱口一句“谢谢”,成都人身体里的文明自觉
看似一句随意的、简单的“谢谢”,其实体现了市民在细微之处的言行习惯和人文素养,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柔情
去餐馆吃饭时,你会对服务员说“谢谢”吗?3月14日,网友“新疆老罗”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视频,表示“成都人的素质让你太惊讶了”,开店两个月,听到最让人“受不了”的两个字是“谢谢”。“99.9%来店里吃饭的客人,拿个碗要说‘谢谢’,拿个筷子要说‘谢谢’,上个菜要说‘谢谢’……”
↑老罗的视频账号页面截图
这条视频发出后迅速引起成都人,以及来过成都的游客的共鸣。截至3月15日晚间,视频点赞数超5万,评论达到1万多条,并且有上千个账号收藏、约5000次转发。网友们纷纷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回想着自己与身边人的语言习惯,如果不是外地客人提出来,自己也不易发现,成都人居然这么客气。
看似一句随意的、简单的“谢谢”,其实体现了市民在细微之处的言行习惯和人文素养,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柔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谢谢”,至少可以让服务员听着心里舒服,会感觉自己的服务被尊重,从而更加精神地投入到为顾客的热心服务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一座文明的城市,不在于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在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呈现出一种怎样的人文修养和精神面貌。一座城市的文明,也不只是街道有多么干净,车辆和行人多么井然有序,更重要的是蕴藏在每个市民身体里的文明自觉。
其实,不只是餐饮行业有这种感受。在成都,去超市购物,售货员把东西打包好后,成都人一般也会说谢谢;去一些机构办事,事情办完后,成都人也会习惯性说声“谢谢”。正如一位成都网友所说,“(谢谢)是我们的口头禅”。口由心生,一句脱口而出的“谢谢”,也是一个人善良心灵的自然投射。
优良的人文环境形成,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老罗在接受采访中还提到一个细节,他的烧烤店开业50多天后,第一笔投资就回了本,而从选址到拿到营业执照只花了一周,“社区街道都很有效率,让我这个外乡人感觉在成都开店非常舒服”。所以,我们也相信,老罗的那句“谢谢成都人民”,同样发自内心。
近年来,成都之所以“被唱响”,成为一时风头无两的网红城市,之所以被称作“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本质上就在于这种包容与温暖的城市文化。
老罗说,自己现在也被成都人潜移默化,见到顾客来,也会说“谢谢”。你看,这座城市的魅力,还在延续。热情能够感染热情,文明能够传递文明,成都人的一句“谢谢”,也正在溢出成都。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樊成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