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17岁高中生迷上这件事,结果肠子“掉下来”
17岁的高中生小李(化名)从小就有“马桶拖延症”。拥有手机后就更加拖延了,他一度把厕所当成了“短视频放映厅”,在马桶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完全没意识到时间的流逝。父母看到他大便时间太久,没少说他,于是他开始半夜偷偷在自己房里上厕所。
日复一日
小李的肠子“掉出来了”
“妈,我肠子掉出来了!大便的时候还有血!”小李哭着找妈妈。
听到儿子的惊呼,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顿时慌了神,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带他到浙江省中医院肛肠外科就诊。
“你这是脱肛了,得手术治疗。”肛肠外科董云飞医生检查后告知。
“啊?要把肠子切掉吗?”小李瞬间脸色煞白。
“别担心,不用切肠子。”董医生笑着解释,“只需要通过‘直肠黏膜悬吊术’,把松弛的部分悬吊起来,让肠子回到原位。”
听完解释,小李和家人才稍稍安心。“这个手术会不会要恢复很久,影响学习啊?”
董医生说:“目前还不是很严重,我可以先给你开些药物缓解症状,等安排好学业再手术也可以。但是‘一蹲两小时’的习惯得彻底改改了。”
于是小李先回家进行了调整,利用假期再次返院完成手术。
术后的第三天,小李又出现排便困难,董医生结合其病情,采用中医特色疗法,为其贴敷神阙、天枢穴,同时护士为他进行腹部推拿,不久,小李顺利解便。如今,小李每天坚持提肛运动,恢复情况良好。
什么是“脱肛”?
“脱肛”,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就是直肠或肛管从肛门脱出。轻者仅是黏膜外翻,看起来像粉红色小花瓣;重者则是整段直肠掉出,像一截“肉柱子”,甚至可达十几厘米。
哪些人容易中招?
1.长期便秘、腹泻的人
2.经常久蹲、久坐、久站者
3.老年人、产后女性(盆底肌松弛)
4.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患者
5.先天发育不足的儿童
症状分阶段,你在哪一步?
早期:排便时有下坠感,直肠黏膜可自行回纳。
中期:脱出部位充血水肿、分泌黏液、瘙痒出血,需用手才能推回。
晚期:黏膜无法回纳,甚至水肿坏死,严重时可致肛门失禁或危及生命。
“脱肛”防得住!
1.缩短排便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排完即起,杜绝“边上厕所边刷剧”。注意排便时的力度,不能使出吃奶的劲,挤着挤着粑粑没出来,肠子出来可就糟糕了!
3.避免久坐久站:尤其是上班族、司机们,记得每小时活动一下。
4.坚持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防患于未然。
直肠黏膜脱垂,早期可通过注射、套扎、中药治疗等方法控制,儿童多数可随着生长自愈;必要时则需进行手术。术后中医外治法如穴位贴敷、推拿、艾灸等,也能在恢复中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省中医院肛肠外科提醒:一旦出现直肠脱垂,应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发展为嵌顿、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来源:橙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