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运先进典型丨曾浩:走南闯北搜集大运藏品,参与大运筹办工作既是成长也是责任
紧邻东安湖畔,面对大运火炬塔,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是中国西部首个赛事类博物馆。在春节期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运”体育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成都市民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新玩法,这不,不少市民就选择了在大运会博物馆里领略大运风采。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展厅面积3300平方米,按“时代使命”“责任担当”“全球盛会”三个篇章布展,进入时代使命展厅,进门即可看到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的“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八个大字;左边则是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开工奠基标志展品“签名熊猫雕塑”。再往里面走,各类藏品立即映入眼帘,有火炬、奖杯、金牌、文献和照片等,品种丰富,目不暇接。据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协调处处长曾浩透露,第三个篇章的展览目前正在施工,预计今年3月底4月初向公众开放。
“参与大运筹办工作既是成长,也是责任”
有着10余年新闻岗位经验的曾浩,对龙泉驿的经济、文化如数家珍,更对大运会39个重点项目及配套项目建设的每一处都了然于胸,过半建设工程都有他的参与和见证。
曾浩本来是成都经开发展置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19年3月28日抽调区大运办,参与大运工作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其职业生涯的一大跨步,荣幸之余也倍感压力。他还记得第一次到踏勘现场的时候,“当时的场馆还是一片大工地,到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从那以后,每天都要到场馆拍摄,“有时只是过了短短一两个星期,你就能发现,跟上次比,场馆各处细节又完备了很多,每天都有不同变化。”他现在还时不时会找出同一个场馆、同一个角度记录下的所有照片,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眼看着这些场馆一砖一瓦地从无到有、从“土堆”到巍然耸立,“那感觉太震撼了!”曾浩说。
曾浩,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协调处处长
后来,曾浩参与到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的建设中,他与大运会博物馆筹建专班集智攻坚,奋战了数不清多少个“5+2”和“白+黑”。随手翻开曾浩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安排和计划,第一页还写着一句话:“参与大运筹办工作既是成长,也是责任”。
走南闯北,搜集大运藏品
2021年,曾浩接到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交办的任务,建立一个大运会博物馆,为这座城市留下宝贵的遗产。此后,曾浩及其他专班工作人员们走南闯北,先后赴广州亚运会博物馆、杭州亚运会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地取经求教。先后北上北京、南下广州,搜集藏品,并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征集大运会藏品。
在这段“南上北下”的征程里,曾浩有许多难忘的回忆。由于大运会在中国大陆仅举办过两次,且时间相隔较长,搜集相关产品颇具挑战。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专班
在北京征集时,曾浩和团队没有任何经验,他们通过熟人和朋友,联系到了北京的一家私人体育博物馆。这家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北京大运会的产品,包括吉祥物拉拉、磁盘以及邮票等,这些产品对他们来说非常珍贵。
南下到广州征集时,曾浩和团队通过私人藏家寻找大运会产品。深圳是2001年大运会的举办地,但工作人员在深圳的征集过程中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深圳有一家私人厂家,老板是体育爱好者,收藏了许多深圳大运会的产品。他愿意为大运会贡献力量,发动自己的资源在国外征集产品。
曾浩及其团队还从国内藏家手中,获取了第21届北京大运会的金、银、铜奖牌真品。据悉,该藏家原本十分不舍,曾浩和同事们几经游说,他才愿意呈现给社会。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建设专班辗转各地寻找藏品
博物馆已有约12万人参观,有实物资料两千余件
为了迎接全世界的客人,大运博物馆专班工作人员精心搜集、保管着藏品。曾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有约12万人参观,影像资料达到8万余份,实物资料约两千余件,包括不同国家的火炬和吉祥物等珍贵物品。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大运会的历史,也见证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在博物馆左侧的一处展柜里,曾浩还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1959年第1届都灵大运会的照片,一共6张,呈现了当年水上运动和跑步的比赛画面,以及运动员登上领奖台的画面。这组照片来之不易,是联系国内收藏家在意大利获取,艰难运送到成都。
来自欧洲的藏品还有很多,曾浩特别介绍了1987年第14届南斯拉夫大运会吉祥物Zagi松鼠。该藏品去年8月底自波兰发出,途中经过了俄乌冲突的地区,期间近两个月时间音讯全无,一度认为无法到达目的地了。去年10月14日,这件藏品终于来到中国,看着满是褶皱的藏品外包装箱,负责收集的藏家惊呼神奇。曾浩说,这件产品不仅来之不易,而且具有非凡的意义,成为了博物馆中珍贵的展品。
第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藏品
曾浩及其团队的努力都没有白费,2023年7月24日,就在博物馆开馆仪式当日,国际大体联又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确定为国际大体联官方认证博物馆。
曾浩说,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不仅是成都大运会奉献给世界的重要遗产,还是成都与国际大体联紧密联系的特殊纽带。专班所有工作人员也通过红星新闻向公众呼吁,希望大家都投入到博物馆建设中来,为博物馆提供更多大运珍贵藏品,推动博物馆向建设世界知名大运博物馆迈出更大步伐。
红星新闻记者裴晗周瑶摄影记者刘海韵
编辑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