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出租屋统一装门禁收钱,算哪门子“市场行为”
既然有网友去官网投诉,就说明他们并不自愿交这个钱,只要不是自愿,哪怕一年只交5块钱,也不属于市场行为。
近日,有网民反映,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村给出租屋安装智能门禁,“门禁卡每人每月5元,哪怕一半人不交钱,这个门禁系统一年也能收750万,是乱收费”。而广州市天河区政府棠下街道办事处的回复是,他们在全面推进出租屋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工作,收费情况属于市场行为。
最近有句网络流行语: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不得不说,该街道办的回复就有这个效果——好像是回复了网友质疑,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清楚。
首先是整件事的合理性,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论证。按照街道说法,他们推行智能门禁系统建设工作,主要考量是压减出租屋的刑事、治安案件。就常识而言,出租屋因为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出现各种状况的可能性是大一些。可问题在于,这些问题和出租屋用什么锁有必然关系吗?
街道统一组织安装的所谓智能门禁,可以减少刑事、治安案件?装了这个门禁之后,如果今后继续发生刑事、治安案件,街道或者装门禁的公司,能提供什么善后服务?退一万步说,即便有证据证明,过去一些案件的发生,和出租屋的门禁不够“高级”有关,也完全可以让房主或者租户自行更换。毕竟,发生类似案件之后,他们才是最直接受害者,完全有动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而不需要街道越俎代庖。
其次,街道所说的“收费属于市场行为”,也让人无法信服。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是自由交易,房主或者租户自愿选择了这个门禁,自愿缴费,哪怕比“每人每月5元”更贵,也是市场行为。可现在既然有网友去官网投诉,就说明他们并不自愿交这个钱,只要不是自愿,哪怕一年只交5块钱,也不属于市场行为。
在该街道的回复中还有一个细节,称“公司在安装门禁系统之前已与物业的屋主协商并签署同意安装改造门禁协议”。看起来好像是房主“自愿”选择了安装门禁,可细究起来,还有两层疑问没有说清楚:其一,这种“自愿”的背后,有没有街道等部门出面以所谓安全的名义施压?其二,这个后续的收费有没有和房主说清楚?
总之,这笔网友算起来一年起码能收750万的门禁生意,怎么看都不像是纯市场行为。哪家门禁企业,能轻易一下子包揽25万人村子的门禁?而这种前期筹集所谓社会资金先装门禁,后续收管理费的模式,也太不像是简单的市场行为,若没有对出租屋人员情况的精准掌握,是很难持续玩转的。这背后有没有猫腻,恐怕还需要当地街道办更有针对性的回应。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守一
编辑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